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证|2019年样本(模板)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北京化工大学主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1958年建校时创办的院系之一,是北京化工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是全国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单位。高分子材料是该领域首批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1988年),材料学2007年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博士点

2 个

博士后流动站

1个

专职院士

1 人。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以培养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一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杰青和国家教学名师为核心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20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人。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1]

2017年11月,杨万泰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
中组部国家第九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汤华燊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杨万泰、张立群、吴一弦、徐福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仲伟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万泰、闫寿科、张立群、王峰、于中振、徐福建、田明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张立群、刘力[4]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思想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以宽专业教育取代窄专业教育,以素质教育取代行业教育,以个性教育取代模式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诸方面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成、表征、结构与性能关系、加工应用全面基础及专业知识的材料高科技人才。自1998年起,按教育部颁发的二级学科宽专业招生,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此专业覆盖了高分子材料、橡塑工程、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化工四个专业,并扩充了生物功能材料的内容。199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一级学科宽专业。该专业覆盖了前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及防护材料等领域。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本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五个博士专业授权点及相应的五个硕士专业授权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规模

在校本科生1500多人,硕士研究生428人,博士生66人。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工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20项。在研的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和973项目共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部委级项目30余项,年平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开展多项联合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应用科技成果。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多功能母粒及色母粒专业委员会、非银盐感光协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和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5个二级学会挂靠本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了国民经济中的工程技术难题,还为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平台,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学术气氛。

学院拥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先进炭材料和特种高分子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1]

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6600平方米。各实验室之间有校园网连接,便于校内及与国内外的快速信息传递。各系和分析测试中心装备有材料合成、加工、样品制备、材料结构和性能评价的各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比较完备。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麻省州立大学(罗威尔)、阿克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工学院大学、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莫斯科生态环境大学、乌克兰化工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忠南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著名院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有多名学者出访,并接待各国专家讲学或开展科研活动。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目标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学科,正在不遗余力地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学术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建设与改革。21世纪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是一个国内一流[5]、国际知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业概况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连读

学院开通本硕博连读的通道,本院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约有3名学生可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

本院毕业生的平均考研率41%左右,其中,考取“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占93%,院校包括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考取中科院的学生占6.2 %。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国

2010年出国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6.83%。其中3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37.5%。

2009年出国4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22%。其中1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25%。

2008年出国7人,占总毕业生数的6.14%。其中3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42.8%。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业

2010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 %,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多在京津塘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山东、上海、天津、北京。就业方向:国有企业比例为56.15%,三资企业为26.31%,机关事业单位为13.01%,预征入伍为0.6%。[5]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02-24[引用日期2018-07-30]

2.相关政策.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2017-09-18[引用日期2018-07-30]

3.关于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学部.2017-11-28[引用日期2018-07-30]

4.师资概况.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10-01[引用日期2018-07-30]

5.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思想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