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吉林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gcm

校徽吉林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gcm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吉林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gcm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吉林大学始建于1946年,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亚太国际教育协会、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重要成员。。截至2019年6月,学校6个校区7个校园共占地6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下设46个学院;有教师6624人,在校全日制学生72376人;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1-3]。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64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4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4个

二级学科15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院系设置

法学院、文学院、数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等。简 称

吉大(jlu)[4]

创办时间

1946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985工程

211工程

21世纪学术联盟

中俄交通大学联盟展开

属性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985工程

211工程

21世纪学术联盟

中俄交通大学联盟

珠峰计划

111计划

2011计划

全国重点大学

卓越计划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收起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杨振斌

校长:张希

专职院士

10人

高职专业

16个。。原吉林大学

吉大老照片图册(2张)

原吉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于1946年10月5日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首府哈尔滨市创建。首任院长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兼任。

1948年5月,东北行政学院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改名为东北科学院。

1948年11月,东北科学院南迁至沈阳,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

194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

1950年3月,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同年6月,学校迁至长春。

吉林大学(16张)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的一批知名学者调入,学校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

1960年,吉林大学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6年,计算机科学系建立,197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5]

1978年,唐敖庆出任校长。1979年,唐敖庆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全面论述把重点大学建设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成为新时期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6]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试办的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

1995年9月,学校顺利通过 “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6]

1996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又成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7]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8-11]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吉林大学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6]

原吉林工业大学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首任院长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兼任。

1955年,经教育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商定,华中工学院的汽车及内燃机专业、交通大学和山东工学院的汽车专业并入。1955年9月26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学院成立。

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11月,吉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9月,由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汽车、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6]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为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

1938年,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决定在晋察冀军区医务训练队基础上筹建卫生学校。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直接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工作。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河北省唐县正式成立。首任校长江一真。

1940年1月,为了学习和纪念白求恩,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

1945年10月,学校奉命迁至张家口。

1946年6月,白求恩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

1948年,学校移驻石家庄,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医科大学。

1949年,学校迁至天津市,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天津军医大学。

吉林大学校园风景(19张)

1951年,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1954年2月,第一、第三军医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迁往长春。

1958年,定名为长春医学院。

1959年6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

1960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放射医学专业。

1978年,恢复校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

1981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10月,学校召开第四届党代会,确定了学校现代化医科大学的发展方向。[6][12-13]

原长春科技大学

原长春科技大学隶属国土资源部,其前身是1951年创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1951年8月30日,中央批准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校长由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兼任。1951年12月1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由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

1957年1月,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

1958年12月,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

1979年2月,教育部决定长春地质学院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1984年5月,学院召开第八届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以地学为中心,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发展边缘新兴学科的综合性地质大学的发展目标。

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1997年3月,长春地质学校正式并入长春科技大学。[6]

原长春邮电学院

原长春邮电学院隶属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47年创建的东北邮电学校。

1947年3月10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根据中央指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创建了东北邮电学校。首任校长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陈先舟兼任。1947年冬,学校迁到哈尔滨。1948年10月,又奉命迁至长春。

1949年3月,成立了东北交通专门学校。9月,改建为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14]

1951年4月,又改为东北邮电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55年4月,改名为邮电部长春电信学校。

1960年4月,邮电部决定在长春电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长春邮电学院。

1963年9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69年7月,改名为吉林省邮电学校。

1973年3月,再次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73年7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

1979年1月,长春邮电学校改建为长春邮电学院。[6]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隶属于总后勤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几经改建而来,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

1904年12月1日,北洋马医学堂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1912年,由民国政府接管,改名为陆军兽医学校,后迁至北平。“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几经辗转,于1938年迁至贵州安顺。

1949年秋,学校师生审时度势,拒不执行南京方面搬迁命令,保护学校财产未受损失。11月,安顺解放,学校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兽医学校。中央军委确定安顺兽医学校员工为起义人员。1951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1952年1月,学校由贵州安顺迁至长春。

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与解放军第一、第三、第四兽医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首任校长由总后兽医局副局长任抟九兼任。

1956年7月,学校移交农垦部,改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1958年5月,改名为长春农学院。1958年至1959年期间,长春农学院、北安农学院和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相继并入。1959年6月,改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1962年1月,学校交还军队,复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1992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1999年4月,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11月,学校移交地方。

至2004年8月并入吉林大学前,学校成为了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6]

吉林大学合并后

2000年6月1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局部结构调整的决定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

,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

2001年12月,成为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15]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与吉林大学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建立吉林大学珠海校区。

2004年,吉林大学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1]

2004年5月20日,经教育部同意,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试办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番号撤销。吉林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和平分校,相对独立办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朝阳校区鸽子楼

2005年1月7日,根据《关于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管理模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成为吉林大学的一个校区(和平校区),改称农学部。学校对学部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按学校授权,学部相对独立管理校区事务”。军需大学的军校时代正式结束。

2006年9月,举行了合校六周年暨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同年,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16];在珠海校区成立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17]

2009年,成为入选首批国家”珠峰计划“的11所高校之一。[18]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9]

2011年3月,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签署《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合作协议》,在吉林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华为网络技术学院“。[20]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21-22]

2013年1月,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月,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5月,成为首批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6所高校之一。[23-25]

2014年9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6]

正在吉大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为学子签名留念[27]

2015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访吉林大学,视察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称赞吉林大学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并祝愿吉大未来更美好。7月31日,吉林大学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8-29]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30]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吉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同月,学校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8][31-32]

吉林大学(17张)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5月26日,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吉林大学与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书;学校同新华三集团、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或战略合作备忘录。6月20日,学校整合考古学、古文字学,成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7月6日,吉林大学主办21世纪学术联盟第9届总会。12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3-39]

2019年4月,学校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10月,吉林大学上榜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公司/机构。12月18日,吉林大学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80周年大会在长春召开。[40-45]

吉林大学办学条件

吉林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师6624人,其中教授2218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618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51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人选90人。[46]

师资队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如人沈家骢宋玉泉林学钰邹广田
冯守华任露泉于吉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李元元
双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滕吉文王立鼎任咏华董韫美
毛河光周其凤刘嘉麒欧阳自远沙庆林
李京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义脑陈香美郎景和夏咸柱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王胜今
张屹山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周其凤张文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王胜今张文显宋连胜张富贵吴振武
尹景学崔田冯守华徐学纯任露泉
杜国同欧阳丹彤孙建国刘寒冰佟金
韩文瑜李玉林孙宏晨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王胜今刘中树孙正聿孙利天宋连胜
张文显林沄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赵继邹广田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邹广田杨柏张兴洲蒋青董德明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孙正聿宋天佑姚建宗孙利天李 勇
滕利荣张福贵李玉林周光辉

截至2014年1月,参考资料:[47]

国家级教学团队:法学理论、国家哲学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考古学专业、国家数学人才培养基地、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物理实验、病理学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化学实验、仪器专业系列课程与创新实践、应用地球物理[48-50]

吉林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下设46个学院,共有本科专业139个。[46]

院系设置
学部院系
社会科学学部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

法学院行政学院商学院东北亚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交学院
人文学部哲学社会学院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国际语言学院)

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考古学院
理学部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工学部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信息科学学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
地球科学学部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农学部动物医学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第一学院、第二学院、第三学院)

直属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珠海学院东荣学院莱姆顿学院
新兴交叉学科学部人工智能学院
直属机构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培训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51]
红旗学院

(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52])

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53])

吉林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吉林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1]

截至2019年11月,吉林大学共有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农业科学、动物学与植物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等1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中国大陆第13位。[54-57]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58]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覆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化学(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覆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刑法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神经病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础兽医学、技术经济及管理[59]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兽医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60]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1个(名单详见参考资料[6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62]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力学、土木工程[63]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兽医、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64-65]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美术学、设计学[66]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艺术、翻译、体育、文物与博物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法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会计、应用统计、保险、教育、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机械、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农业、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公共卫生、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药学、兽医、图书情报[67-68]

吉林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 门,省级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朝鲜语、新闻学、资源勘查工程、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哲学、化学、车辆工程、放射医学、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政治学与行政学、考古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质学[69]

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食品营养学、矿床学 、妇产科护理学、神经病学、口腔组织病理学、日语精读、计算机网络、智能仪器、动物寄生虫病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英语泛读、民法学、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机化学实验(非化学专业)、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岩土钻凿设备、病理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医学信息检索、外科学进展、耳鼻咽喉科学 、诊断学、眼科学、应用内科学、动物病理解剖学、作物育种学、仪器分析实验 、试验设计、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遥感信息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环境化学、岩土钻凿工艺学、矿产勘查学、电工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肿瘤学、急救医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外科、免疫学 、服装设计学 、内科学进展 、欧美文学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等[70-7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7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地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传媒与应用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商学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勘查实践教学中心、汽车车身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勘查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多功能语言教学实验中心、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教学中心、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金属材料实验教学中心、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光电工能超分子组装体系研究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超分子体系的组装与功能、材料功能属性的调制与剪裁、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人兽共患病、超快激光技术与前沿光电器件物理、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合成和制备化学、fgfs药物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艾滋病及传染病的感染与防治、汽车控制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超高压诱导的典型凝聚态物质的新奇特性、移植免疫、转基因克隆动物、先进气体传感技术[47]

国家级学校试验培养计划

国家领导视察吉林大学图册(7张)

吉林大学根据教育部在全国顶尖大学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成立唐敖庆试验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理科专业,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还有一批专业纳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又自主开办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医学班、以及信息科学等试验班。

吉林大学学术研究

吉林大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1个。[73]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4-75]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微结构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工程仿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表观遗传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亚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76]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科研基地

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亚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
东北亚国际语言文化研究基地高校外语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
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

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创新创业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与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合作智库
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立项培育)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物质制备科学汽车工程
高压科学与技术整合生物学
工程仿生集成光电子学
东北资源与环境计算与软件科学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中国边疆史地
经济分析与预测法律与经济全球化
社会发展理论

国家工程实验室
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草药育种与栽培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
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
国家级动物实验中心
长春市国家实验动物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干光与原子分子光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77]

自然资源部开放/重点实验室
不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理论开放实验室
水资源评价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复杂条件钻进技术开发研究实验室
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开放研究实验室复杂条件钻采技术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矿物材料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开放研究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代动力学三级实验室中药生物工程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中药药剂三级实验室
免疫与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肿瘤生物学三级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育委员会重点实验室
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原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通信软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信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院
吉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部、教育部)

部级工程中心
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汽车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78]
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车辆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程仿生重点实验室
生物识别新技术道路交通创新
重大疾病分子与化学遗传学分子病毒学
酵母表达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水资源与水环境
牙发育及颌骨重塑与再生生物医学材料
应用原子分子光谱外科转化医学
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营养与功能食品
组织修复重建与再生先进气体传感器
组织工程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压技术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测控智能化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金网络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智能信号识别和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通信软件产品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北保护性耕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特种工程塑料科技创新中心网络通信软件科技创新中心
纳米孔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地球探测仪器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工程仿生科技创新中心干细胞组织工程科技创新中心
生物纳米分子临床诊断创新平台生物治疗科技创新中心
先进控制与自主系统科技创新中心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科技创新中心
胸部疾病诊疗三维模拟应用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整车开发与底盘匹配工程实验室仿生工程工程实验室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工程实验室纳米纤维工程实验室
汽车传动工程实验室有机白光照明工程实验室
中草药道地性保护研究工程实验室社区人群健康护理工程实验室
光通信用聚合物波导器件工程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工程实验室
职能化农产品生产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汽车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地下空间探测工程实验室肿瘤组织芯片工程实验室
糖尿病并发症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生物药物研发与评价工程实验室消化内镜医学微创工程实验室
呼吸疾病分子诊疗工程实验室给药系统技术工程实验室
甲状腺疾病防治工程实验室纳米医学工程实验室
智能化口腔治疗技术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关键支撑技术工程实验室
环境岩土工程实验室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
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药物工程实验室
洁净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内皮功能及基因诊断工程实验室肝胆胰疾病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技术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动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天然药物药理药效与应用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肿瘤疫苗工程研究中心通信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动物重大疫情诊断与防控中心人参创新药物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资源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质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车辆运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激光器驱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灵芝规范化种植及新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兽用生物制品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计算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装备可靠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
红外气体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摩擦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机构(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吉林省糖尿病中医病机辩证与中药研发重点研究室心血管中药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重点研究室
中医药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中药药理重点研究室
免疫疾病研究室肾病研究室
药理研究室脑肿瘤疾病研究室
耳鼻咽喉疾病二级实验室肝病二级实验室
脑病二级实验室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二级实验室
中药毒理二级实验室病理生理二级实验室
病理二级实验室基因工程制药二级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二级实验室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二级实验室组织与细胞化学二级实验室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析二级实验室生物药学二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二级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教育厅主管)
应用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表面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
汽车能源与动力重点实验室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动物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科学重点实验室
油页岩与共生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组织修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
数量化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血液病和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科技厅主管)
吉林省转化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代农业推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地下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修复国际科学合作基地重大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工程仿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空腔生物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肝胆胰外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转化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计算系统生物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创新创业研究院
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东北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实验室(部分)
东北亚研究院古籍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
南方研究院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知识经济研究中心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
妇女研究中心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民族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金融研究中心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
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加州州立大学中美比较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俄罗斯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所
俄罗斯研究所朝鲜研究所
韩国研究所蒙古研究所
欧洲研究所美国研究所
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体育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社会风险与责任研究中心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中国)—西蒙菲莎大学(加拿大)生物考古学联合实验室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
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北极研究所
东北亚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高校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政策定量研究中心
理论化学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辊锻工艺研究所链传动研究所
再生医学研究所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数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
古生物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所
吉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理论科学联合研究院汽车研究院
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
吉林大学“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基地办公室
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吉林省地面机械仿生技术与仿生功能材料中试基地
组合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东北亚国际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光谱分析研究中心
矿产资源研究院油页岩合作创新基地
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吉林大学组合化学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车辆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
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中心吉林大学汽车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吉林大学地下能源与废物处置研究所
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吉林大学jlu-upv多孔材料分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

吉林大学科研成果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79]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11.03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

2013年,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到账经费突破7000万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收录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80]

吉林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1月,校图书馆各类纸质书刊784万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截至2013年底,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2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81-82]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史学集刊人口学刊
现代日本经济情报科学东北亚论坛
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经济视角
自然科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仿生工程学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东北亚地学研究世界地质
东北数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中国兽医学报资料截至2013年[83]

吉林大学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29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5所,前200的64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38个中外合作平台。[73]

吉林大学文化传统

吉林大学学校标识

校徽

吉林大学校徽包

吉大校徽

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大雁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吉林大学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坐落成典礼,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徽志、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于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84]

校歌

吉林大学校歌

《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

校歌歌词:

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

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

吉林大学啊吉林大学,

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

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

造福人类社会是我们的方向。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艰苦创业,奋发向上,

跨越黄河,跨越长江,跨越太平洋。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

轰响的红太阳。[84]

校训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

吉林大学校训

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

校园活动剪影(10张)

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吉林大学社团组织

学生天地

校团委 、吉林大学学生会、吉林大学研究生会、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学生期刊

《研究生报》 《吉大青年》

教工天地

工会活动、 文体活动 、会议学习、 职工度假中心 、网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85]

离退休天地

老年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协会、离退休职工艺术团、京剧活动中心、门球协会、老年篮球队、离退休职工台球队、离退休职工乒乓球队、老年象棋队、麻将协会[85]

吉林大学学校领导

吉林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杨振斌
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希
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
党委副书记李忠军、冯正玉、王利锋
党委常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利锋、王玉柱、冯正玉、边铁、李忠军、杨振斌、张希、郑伟涛、赵国庆、赵宏伟、蔡莉、蔡立东
副校长郑伟涛、王利锋、王玉柱、赵国庆、边铁、蔡立东、赵宏伟[86]

吉林大学历任领导

吉林大学和前身各校历任主要校领导详情请见参考资料[87]。

吉林大学校园环境

截至2013年底,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

前卫校区

共有两个校园。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风光图册(9张)

前卫南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吉林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主要分布文科和理科。主要建筑物有行政楼、无机合成-超分子实验楼、理化综合楼、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数学楼、东荣大厦、新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萃文楼、外语楼、体育馆、商贸楼、文科实验楼和友谊会馆、计算机大楼,李四光楼等。前卫北区位于解放大路旁,为原吉林大学老校园,其主要建筑物有理化楼、设备楼、图书馆、科技楼、鸣放宫和文科楼等。[85]

南岭校区

原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现主要为工学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风光图册(4张)

所在地。校区位于人民大街5988号。校园占地面积广,配套设施齐全,其主要建筑物为:逸夫教育大楼、一、二、三、五教、逸夫机械材料馆、链条所、交通楼、俊民楼、继教楼、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馆等。

吉林大学新民校区风光图册(5张)

新民校区

位于新民大街828号,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区,现为医学部所在地,有4所附属医院。校园内建筑多为伪满洲国时期的伪满政府用楼,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物为:基础楼、护理学院、校部楼、预防医学院楼等。

朝阳校区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风光图册(4张)

位于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原长春科技大学所在地,现主要为地学部所在地。校园内的地质宫是溥仪时建立的伪皇宫,但当时因复辟计划失败而停工。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修建。郭沫若为其题词为“地质宫”。

南湖校区

吉林大学南湖校区风光图册(3张)

位于南湖大路5372号,原长春邮电学院校区,在风景秀丽的南湖公园旁,花园式校园。现为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所在地。

和平校区

位于西安大路5333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所在地,现为农学部所在地。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各种

吉林大学和平校区风光图册(4张)

建筑错落有致,办学和生活设施齐全。主要建筑物有机关办公大楼、植物科学楼、基础教学楼、军需科技楼、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楼等。

珠海校区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册(2张)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草堂湾,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88-89]

清湖晏湖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俗称“吉大南校”)内的东西两侧也有两汪遥相呼应的水系,被学子们亲切唤作“东湖”“西湖”。吉大正式将两湖命名为“晏湖”“清湖”。“清”“晏”二字取自成语“河清海晏”。

吉林大学清湖晏湖图册(8张)

晏湖(原“东湖”)水面面积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含水面面积),并设计了湖心岛、荷花和睡莲种植区、浅水植物种植区、 凉亭及广场、环湖路、景观石等多处景观,对湖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水趣盎然。

校内“西湖”改建工程,经多次论证,最终形成了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以美观、经济为原则,重点突出微景观及亲水特点的设计方案。 竣工后,清湖(原“西湖”)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水面增至1.3万平方米,增加了人文广场、人行步道,错落布置草坪灯、景观灯和个性座椅,显得精致而不繁冗。[90]

“清湖”“晏湖”设计清新简约、景观优美宜人。两湖命名取自成语“河清海晏”,寓意吉大校园“风清气正、宁静致远,严谨治学、祥和进步”。[91]

吉林大学知名校友

吉林大学科学届校友

两院院士
李四光吕振羽余瑞璜唐敖庆俞建章顾功叙业治铮朱光亚陈学思
董申葆谢学锦江元生张乾二游效曾经福谦黎乐民宋家树江风益
邓从豪董蕴美陈佳洱何继善郭孔辉高鼎三宋玉泉薛禹群戴永久
王世绩张泽徐世浙刘嘉麒李星学康玉柱窦士学林学钰肖文交
陈香美张希怀进鹏江雷曲久辉赵玉沛郞景和李元元赵国春
赫捷张培震王立军李骏何满潮冯守华赵玉沛林君成秋明
李校堃
战略科学家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92]

吉林大学政界校友

刘奇葆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刘延东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93]
杜青林中共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家瑞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晓光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王刚中共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汪永清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
徐显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赵实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前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
吕福源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商务部首任部长
尹蔚民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
徐绍史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李斌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张宝顺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前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鸿忠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前湖北省委书记
巴音朝鲁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94]
王儒林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前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本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前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锦斌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从军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前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
金振吉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军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副书记,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
邓凯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
李冰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前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胡怀邦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广滨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
赵玉沛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曲淑辉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驻国家民委纪检组长、国家民委党组成员
李熙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组组长,人民日报社委员会委员
韩勇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政协主席
叶冬松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
王明方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前安徽省政协主席
王德学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
厉有为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前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张宝明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张海迪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届、第六届主席团主席
郑培民2002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王国强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梁国庆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正部级)、一级大检查官
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姜建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敬大力二级大检察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邓川二级大检察官,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张文显二级大法官,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玉华二级大法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赵凤桐中共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
王晓晖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隋忠诚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王化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戴均良中央统战部副部长[95]
吉林大学商界校友

马蔚华招商银行行长
唐志宏招商银行副行长
徐建一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光华广东发展银行行长
胡怀邦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
齐向东奇虎公司总裁
柳万东红塔集团董事长
谭智上海框架广告发展有限公司ceo
修涞贵吉林修正药业股份公司董事长
廖康贵州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炜凤凰新媒体副总裁,总
王梓木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战斌北京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
张耀仓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志岷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庞勇上海瀛之杰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